教育部发布高考提醒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高考的温馨提醒,旨在为即将踏上考场的高三学子们提供更加...
2021年,中国高考迎来了历史性的变革,14个省份作为新高考的先锋,率先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考试内容与形式上,更深刻地影响了录取机制与考生的志愿填报策略。作为教育与考试的观察者,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这一年的录取变化,从中汲取经验与启示。
一、新高考模式下的录取新态势
2021年,包括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在内的8个省市,以及后续跟进的6个省份,共同开启了新高考时代。这一改革的核心在于选考科目的多样化与赋分制的调整,使得高考录取变得更加灵活与复杂。
在这一年,我们看到了本科录取率的显著波动。例如,天津市的本科录取率高达8①61%,而湖南省则仅为3①61%。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各地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体现了新高考政策在不同地区的实施效果。
此外,新高考还带来了录取批次的变革。许多省份取消了本科一批、二批的划分,统一合并为本科批,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考生的志愿填报压力,但也对高校的招生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录取变化的背后动因
新高考录取变化的背后,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首先,选考科目的多样化使得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进行选择,这有助于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效率。然而,这也带来了专业录取要求的复杂化,部分理工类专业因选考科目的限制而面临生源不足的问题。
其次,赋分制的调整旨在减少分数竞争的压力,促进考生的全面发展。然而,这也使得分数线的预测变得更加困难,考生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志愿。
再者,招生计划的调整与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使得更多的考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然而,这也带来了录取批次与志愿填报策略的变化,考生需要更加灵活地应对。
三、对考生与高校的启示
新高考录取变化对考生与高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于考生而言,他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各专业的录取要求与就业前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进行选择。同时,他们还需要更加谨慎地预测分数线与排名情况,制定合理的志愿填报策略。
对于高校而言,他们需要更加关注考生的综合素质与特长发展,制定合理的招生策略与专业培养方案。同时,他们还需要加强与中学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
四、展望未来:新高考的持续影响与优化方向
新高考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影响将深远地塑造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
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加完善的选考科目体系与赋分制度,以更好地适应不同专业与行业的发展需求。同时,我们也期待看到更加灵活多样的录取机制与志愿填报策略,以更好地满足考生的个性化需求。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高考改革的区域均衡发展问题,努力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通过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投入,我们可以为更多的考生提供公平而优质的高等教育机会。
结语:新高考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回顾2021年新高考省份的录取变化,我们既看到了改革的成果与希望,也感受到了挑战与压力。作为教育与考试的参与者与观察者,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与创新的思维去应对这些变化。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繁荣发展。通过不断优化高考制度与录取机制,我们可以为更多的考生提供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机会,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我们的力量。
2021年全国新高考省份有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海南、山东、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
其中上海市、浙江省将执行新高考政策1.上海市(1)实行“3+3”和“6选3”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考。学生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学科中,选出3个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2)上海市高考总分为660分。(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均为150分,不分文理,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选考科目,每门满分均为70分。)2.浙江省(1)实行“3+3”和“7选3”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等)三科必考。学生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等7个学科中,选出3个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2)浙江省高考总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等)满分均为150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等7个选考学科,每科100分。北京、天津、海南、山东等4个省份,2021年继续实行“3+3”和“6选3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考。学生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学科中,选出3个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在2020年执行新高考的6个省份中,上海、浙江、北京和天津4个省份的全部科目均自主命题。而山东省、海南省高考试题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
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等8个省份将推行“3+1+2”模式
(1)2021年,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等8个省份将作为第三批“新高考”试点省份,将推行新的高考模式,即“3+1+2”模式。其中,“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必须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其余17个省、市、自治区传统高考模式(1)除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海南、山东、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等14个省、市、自治区之外,黑龙江、吉林、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自治区、江西、安徽、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四川、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等17个省、市、自治区,仍奖采用“3+文科”或“3+理科”的传统高考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或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的模式。
(2)17个省、市、自治区,高考总分均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50分,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为300分;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为300分。
自2021年起,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3+1+2”组合方式,即由全国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1门首选科目+2门再选科目)组成,满分为750分。
其中,“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满分为100分;
“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依据考生总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分类投档录取;按照物理和历史分类编制计划、分类划定分数线、分类投档录取;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
新的高考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以及自己所想报考的专业来选择相应的学科,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避开自己的弱项,提升自己的升学率。
深化英语考试改革。增加一次英语考试机会,学生可以参加两次英语考试,将成绩最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成绩中。两次时间,一次是六月份全国统一考试还有一次根据教育部的考试安排,平时多关注教育官网动态消息。
相较于传统高考,新高考考试科目由传统的3+文综/3+理综变为“3+3”模式和“3+1+2”模式;录取方案变为多元录取机制,新高考除了看高考成绩,还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表;选考科目成绩通过等级赋分制度进行折算;投档录取模式方面,考生的志愿填报模式与数量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除了解改革的五大变化,以下事项也是值得注意的:
1. 需按学习能力与兴趣、职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自主选择
新高考改革下,学生可以选择考试科目,考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科目,以此可避免因科目限制带来的遗憾。
2. 提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考生要全面认识自己,选择适应社会长远发展并符合自身特质的职业,把自身能力和社会需求相统一,找到“想从事的职业”和“适合从事的职业”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3.取消调剂,合理规划志愿情况
取消调剂一方面是倒逼高校进行专业的调整与改革,另一方面也是要求考生在高中时期就要对大学专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确定自己喜欢并适合学习的专业,以此更加合理地规划志愿情况。这样就不用担心被不喜欢的专业录取啦!
在选科时,考生一方面要考虑到各学科对学习能力的要求,以及个人的具体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兼顾所选学科组合可报专业方向,以及它们未来的职业发展趋势。
全国新高考是指3+3、3+1+2、7选3的新高考模式,不同的省份采取的模式会有所差异,新高考继续延续传统高考的语、数、外的分科考试,取消了文理的组合考试,除去必考科目外学生可以自主决定科目的组合。浙江省和上海作为首批新高考试点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国内各个省份也陆续开始实行新高考政策。
全国新高考的三种模式
一、3+3模式
目前上海市和第二批实行新高考改革的4个省市,分别是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是采用3+3高考模式,指除语数外3科外,学生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自主选择3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经统计,该模式共有20种选科组合方式。在高考成绩计算时,语数英3科以卷面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总分,3门选考科目以等级赋分后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二、3+1+2模式
目前采用3+1+2高考模式的8有个省市,分别是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指除语数外3科外,学生要在物理、历史中选择1科;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自主选择2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经统计,该模式共有12种选科组合方式。该模式在高考成绩计算时,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选考科目中,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自主选择的两门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
三、7选3模式
目7选3模式仅在浙江省实行,指除语、数、英三科外,考生须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7个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经统计,该模式共有35种选科组合方式。在高考成绩计算时,语数英3科以卷面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总分,7选3的3科以等级赋分后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各省份新高考变化有哪些
1.浙江
英语有2次考试机会,成绩2年有效。外语每年安排2次考试,1次在6月与语文、数学同期进行,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考生;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
2.山东
春季高考“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考试。自2020年起,“文化素质”考试包括语文、数学和英语3科,考试满分320分,其中语文、数学各120分,英语80分;“专业技能”考试满分430分,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测试两部分。
夏季高考。自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考生夏季高考考试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语文、数学、外语为全国统考科目,各科满分分值为150分,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
3.江苏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高考改革。英语听力和口语一年两考。英语学科分值肯定有所提高,目前已经确定的是今后英语将实行听力和口语一年两考,笔试还要听取各方意见,并参考先行试点的省份的改革方案,目前一年两考还在探索。
4.广东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高考改革,2021年实行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考的外语科目,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机会,学生选择最好成绩使用,以减轻学生集中应考压力。
全国新高考是指3+3、3+1+2、7选3的新高考模式,不同的省份采取的模式会有所差异,新高考继续延续传统高考的语、数、外的分科考试,取消了文理的组合考试,除去必考科目外学生可以自主决定科目的组合。浙江省和上海作为首批新高考试点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国内各个省份也陆续开始实行新高考政策。
全国新高考的三种模式
一、3+3模式
目前上海市和第二批实行新高考改革的4个省市,分别是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是采用3+3高考模式,指除语数外3科外,学生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自主选择3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经统计,该模式共有20种选科组合方式。在高考成绩计算时,语数英3科以卷面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总分,3门选考科目以等级赋分后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二、3+1+2模式
目前采用3+1+2高考模式的8有个省市,分别是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指除语数外3科外,学生要在物理、历史中选择1科;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自主选择2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经统计,该模式共有12种选科组合方式。该模式在高考成绩计算时,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选考科目中,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自主选择的两门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
三、7选3模式
目7选3模式仅在浙江省实行,指除语、数、英三科外,考生须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7个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经统计,该模式共有35种选科组合方式。在高考成绩计算时,语数英3科以卷面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总分,7选3的3科以等级赋分后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各省份新高考变化有哪些
1.浙江
英语有2次考试机会,成绩2年有效。外语每年安排2次考试,1次在6月与语文、数学同期进行,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考生;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
2.山东
春季高考“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考试。自2020年起,“文化素质”考试包括语文、数学和英语3科,考试满分320分,其中语文、数学各120分,英语80分;“专业技能”考试满分430分,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测试两部分。
夏季高考。自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考生夏季高考考试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语文、数学、外语为全国统考科目,各科满分分值为150分,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
3.江苏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高考改革。英语听力和口语一年两考。英语学科分值肯定有所提高,目前已经确定的是今后英语将实行听力和口语一年两考,笔试还要听取各方意见,并参考先行试点的省份的改革方案,目前一年两考还在探索。
4.广东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高考改革,2021年实行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考的外语科目,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机会,学生选择最好成绩使用,以减轻学生集中应考压力。